这篇文章是学习极客时间专栏《MySQL 实战 45 讲》的笔记,加上我个人的一些理解,具体细节可以去读这个专栏。我们知道行锁只能锁住已经存在的行,并不能阻止插入新的行,如果同一个事务的两次查询中间其他事务插入了新的行,后一次查询就可能看到前一次查询没有看到的行,这就是幻读(Phantom Read)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,普通的查询是快照读,不会看到其他事务插入的数据,只有当前读才可能出现幻读。
加锁规则
为了解决幻读的问题,InnoDB 存储引擎引入了间隙锁(Gap Lock),锁住的是两个值之间的间隙。与行锁不同的是,跟间隙锁存在冲突关系的是“往这个间隙中插入行”的操作,间隙锁之间是不存在冲突的。间隙锁和行锁合称 Next-Key Lock,每个 Next-Key Lock 都是一个前开后闭区间,下面是《MySQL 实战 45 讲》中总结的加锁规则“两个原则、两个优化和一个 Bug”:
- 原则 1:加锁的基本单位是 Next-Key Lock
- 原则 2:查询过程中访问到的对象才会加锁
- 优化 1:索引上的等值查询,给唯一索引加锁时,Next-Key Lock 退化为行锁
- 优化 2:索引上的等值查询,向右遍历且最后一个值不满足等值条件时,Next-Key Lock 退化为间隙锁
- Bug:唯一索引上的范围查询会访问到不满足条件的第一个值为止
create table `t` ( |
等值查询
事务 A | 事务 B | 事务 C |
---|---|---|
update t set d = d + 1 where id = 7; |
||
insert into t values (8, 8 , 8); (block) |
||
update t set d = d + 1 where id = 10; (ok) |
因为表 t 中没有 id = 7 的行,所以根据原则 1 可知事务 A 加锁的范围是 (5, 10],再根据优化 2 可知 Next-Key Lock 退化为间隙锁,加锁范围实际是 (5, 10),所以事务 B 插入操作被阻塞,事务 C 的插入语句能够执行成功。下面看一个给非唯一索引加锁的例子:
事务 A | 事务 B | 事务 C |
---|---|---|
select id from t where c = 5 lock in share mode; |
||
update t set d = d + 1 where id = 5; (ok) |
||
insert into t values (7, 7, 7); (block) |
注意,事务 A 的查询只会使用覆盖索引,不需要回表,因为索引 c 上面已经有 id 字段的值,所以只会在索引 c 上加锁,而事务 B 的更新操作使用的是主键索引,因此不会被阻塞。根据原则 1 事务 A 会在范围 (0, 5] 上加上 Next-Key Lock,由于 c 是非唯一索引,需要向右遍历到 id = 10 的行,最后根据优化 2 最终锁住的范围是 (0, 10),所以事务 C 的插入操作被阻塞。
范围查询
事务 A | 事务 B | 事务 C |
---|---|---|
select * from t where id >= 10 and id < 11 for update; |
||
insert into t values (8, 8, 8); (ok) |
||
insert into t values (13, 13, 13); (block) |
||
update t set d = d + 1 where id = 15; (block) |
事务 A 首先需要定位 id = 10 的行,根据优化 1 可知 Next-Key Lock 退化为行锁,只会锁住这一行。范围查找需要查到不满足 id < 11 的行 id = 15 才会停止,所以最终锁住的范围是 [10, 15],上面事务 B 和事务 C 的表现就容易解释了。如果事务 A 中的查询条件从 id 改为 c,就不能使用优化 1 了,所以最终锁住的范围是 (5, 15],这时事务 B 的第一个插入语句就会被阻塞。
事务 A | 事务 B | 事务 C |
---|---|---|
select * from t where id > 10 and id <= 15 for update; |
||
update t set d = d + 1 where id = 20; (block) |
||
insert into t values (16, 16, 16); (block) |
根据上面提到的一个 bug,事务 A 的查询其实后访问到 id = 20 的行,所以实际锁住的范围是 (10, 20],事务 B 和事务 C 的表示就能解释了。理论上,主键索引(唯一索引)上的查询访问到 id = 15 这条记录就可以确定后面没有满足条件的行了,实际上 MySQL 还是会向后访问到 id = 20 的行,这可能是个 bug,但是没有得到社区的确认。
间隙说明
为了更好地说明“间隙”的概念,插入一行 (30, 10, 30),所以非唯一索引 c 变成下面这个样子(第一行是 c 的值,第二行是 id 的值),其实在行 (c = 10, id = 10) 和 (c = 10, id = 30) 之间也是存在间隙的:
0 | 5 | 10 | 10 | 15 | 20 | 25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0 | 5 | 10 | 30 | 15 | 20 | 25 |
事务 A | 事务 B | 事务 C |
---|---|---|
delete from t where c = 10; |
||
insert into t values (12, 12, 12); (block) |
||
update t set d = d + 1 where c = 15 (ok) |
delete 等值查询,根据优化 2,最终加的是 (c = 5, id = 5) 到 (c = 15, id = 15) 的间隙锁,不包含行 (c = 15, id = 15),所以事务 B 的插入语句被阻塞,事务 C 的插入语句能够正常执行。
Limit 语句
事务 A | 事务 B |
---|---|
delete from t where c = 10 limit 2; |
|
insert into t values (12, 12, 12); (ok) |
现在事务 A 的 delete 语句上面加了 limit 2,因为表 t 中 c = 10 的记录就只有两行,其执行的效果和不加 limit 2 的语句相同,但是这次事务 B 的插入语句能够正常执行了。这是因为扫描到行 (c = 10, id = 30) 时就已经有两条满足条件的记录了,加了 limit 2 之后扫描就到此结束了,所以加锁范围变为从 (c = 5, id = 5) 到 (c = 10, id = 30) 的前开后闭区间。
行锁与间隙锁
事务 A | 事务 B |
---|---|
select id from t where c = 10 lock in share mode; |
|
update t set d = d + 1 where c = 10; (block) |
|
insert into t values (8, 8, 8); |
|
(1213, 'Deadlock found when trying to get lock; try restarting transaction') |
根据之前的分析,很容易知道事务 A 在索引 c 上加 Next-Key Lock (5, 10] 和间隙锁 (10, 15),这个时候事务 B 也要申请范围 (5, 10] 的 Next-Key Lock,其实只能成功申请间隙锁 (5, 10),加 c = 10 这行的行锁时被阻塞。这时事务 A 发起的插入语句,就被事务 B 在 (5, 10) 上的间隙锁阻塞,出现死锁,InnoDB 让事务 B 回滚了。
也就是说,我们在分析加锁规则的时候可以用 Next-Key Lock 来分析,但 InnoDB 在具体执行的时候,是分成间隙锁和行锁两段来执行的。